新时代理论与实践

  •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内卷化问题的再审视

    吴云梅;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内卷化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微观要素层面和宏观政府—社会关系层面,容易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实际上,内卷化困局反映出的是多元主体在转变传统政府管理模式,构建良好协调合作模式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因此,需要跳出要素构成层面,站在政府购买服务规则设计的中观层面,利用博弈论思维,改变博弈规则,以提升政府部门在购买服务机制中的主导能力,对政府购买服务进行中长期规划,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全过程公开透明,摆正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提升评估质量,在高质量评估的基础上建立项目储备库等方面入手,增加政府购买服务博弈的可重复性预期,减少博弈中的信息不完全不对称问题,改变博弈中各方主体的收益格局,从而破解内卷化困局。

    2025年04期 v.23;No.206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技术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对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覃元林;胡善平;

    科技的进步与产业变革催生了新质生产力,其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的特点正在重塑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基石,面临服务模式创新的迫切需求。文章提出通过技术驱动、效率驱动、资源驱动、能力驱动等旨在提升专业服务效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举措,为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及实践指导。

    2025年04期 v.23;No.206 7-1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抗逆力理论:源起、嬗变与启示

    张凯;

    抗逆力理论作为诠释应对逆境挑战的重要理论,对充分理解和解释个体、组织和社会在逆境中的适应能力具有积极作用,也逐渐成为各学科研究范式与理论分析工具。厘清抗逆力理论的源起脉络、历史演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抗逆力理论源起于逆境中的个体能力激发,发展于个体与家庭的范畴融合;抗逆力理论的演化轨迹呈现概念启蒙、作用机制、干预措施和多元化发展的四重范式跃迁,逐步突破个体主义窠臼转向社会生态系统视角。理论发展应当保持理性的审视与思辨,应通过综合考虑中国文化背景、理论联系社会实际问题、多元主体参与促进干预来构建中国特色的抗逆力理论。

    2025年04期 v.23;No.206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非遗文化研究专栏

  • 高校“三创”教育、非遗艺术传承与乡村振兴

    张晨;

    在“三创”教育背景下,将非遗艺术有机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有助于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实现人才价值回归。在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可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通过实例,对高校“三创”教育、非遗艺术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提出了实施策略与建议。

    2025年04期 v.23;No.206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饮食类非遗视角下思南花甜粑的保护传承研究

    李远维;

    饮食作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长期以来都是饮食人类学的重要关注领域。土家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花甜粑在土家族人的传统观念中不仅是食物,更是土家人情感、社会联系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在当地日常生活和传统节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通过对思南花甜粑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等方面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当前对花甜粑保护传承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传承策略,旨在促进思南花甜粑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为饮食类非遗的保护传承提供有益的借鉴。

    2025年04期 v.23;No.206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边疆治理现代化研究专栏

  • 社区共管下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民生计与资源利用影响研究——以国家级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景东片区为例

    耿莹;

    哀牢山景东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原本属于农民管理经营的土地被规划到保护范围,导致自然保护区行政部门通过行政手段隔离周边社区农民,禁止或限制了他们的生产活动。这对农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引发了生计与资源利用冲突。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半结构访谈法等方法,以保护区内农民的生计活动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保护区内农民生计与资源利用的矛盾,力求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兼顾的解决方案,探索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

    2025年04期 v.23;No.206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生态振兴的基础条件、现实挑战与优化路径

    李志浩;郑钦清;鲍伟娜;

    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乡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助推中国乡村其他方面的振兴取得更大的进步。乡村生态振兴的基础条件包括环保制度支撑、产业基础巩固和生态恢复促进。乡村生态振兴存在以下实践困境:乡村生态振兴的环保制度创新弱化、产业基础保障脱嵌、生态恢复力度有待加强。其治理路径如下:强化类河长制建设与完善环保制度设置、促进产业生态发展与生态产业发展相结合、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与倡导乡村生态旅游、生态自然恢复为主与生态人工恢复为辅。

    2025年04期 v.23;No.206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 中华饮食文化符号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以云南蒙自过桥米线为例

    张栋;彭建玲;

    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云南蒙自过桥米线为例,将其作为中华饮食文化代表、云南饮食文化符号,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发现其将增强云南地区人民身份认同和归属感、构建和谐社会、增进民族融合,最后提出实践路径,以期更好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程中发挥着推动作用。

    2025年04期 v.23;No.206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元共生与民族融合视域下国门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李国钰;陈彦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国门大学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核心命题。文章基于多元共生理论与民族融合理论的交叉视角,构建“理论—实践—价值”三维分析框架,系统解构国门大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样态。通过理论阐释体系构建深化认知基础,提出“五维协同”推进策略,依托实践共同体建设强化交往实效,借助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提升价值引领,运用智慧教育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构建文化传承创新机制促进深层认同,最终形成以价值整合为核心,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效度的教育生态系统,为国门大学落实育人使命提供学理支撑,对维护边疆稳定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25年04期 v.23;No.206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研究

  • 英语限定与非限定动词构式组建复杂构式的理据研究

    赵勇;

    任何语法结构式的构成总是涉及两个构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复合结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对应构件部分叠加重合的结果。从内部和外部句法视角,通过实例分析,阐释英语限定与非限定动词构式组建复杂构式的自主与依存关系,提出组建复合结构的自主与依存原则,并指出成分相容性原则只是组建复杂构式的前提条件,自主与依存原则是组建复杂构式的必要条件,这是对成分相容性原则的一个补充,英语限定与非限定动词构式组建复杂构式有赖于这两个原则。

    2025年04期 v.23;No.206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民俗文化英译——以《影与音》为例

    赵秀兰;王荣荣;

    道情,生于唐,兴于宋;唱腔优美,曲折婉转间颇显当地民众的朴实与顽强。环县道情皮影通过完美的影人在声、光交错中演绎着世间百态,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曾被誉为“东方魔术般的艺术”。环县道情皮影艺术是植根于世代环县人民血液中的母体文化,然近年来,这一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的发展空间日益缩小。环县道情皮影读本《影与音:环县道情皮影戏叙论》英译研究,可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视角,探讨民俗文化英译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语义空缺,这对于民俗文化国际传播有效途径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25年04期 v.23;No.206 49-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湖南祁东方言“X场”及相关结构——兼与昆明方言“X场”比较

    李文军;

    祁东方言的“场”可以与表持续义的单音节动词性语素进行组合,具有类词缀的性质。它们组合而成的“X场”,一般在句中充当宾语,构成否定式陈述句或无疑而问的反问句,表示否定性的评价或否定性的判断。祁东方言“X场”的这种用法与昆明方言中“X场”有同有异。据现有资料推测,两方言中“X场”的相似用法应是由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祁东等周边地区大批量移民到云南导致湘方言扩散而形成的,但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和语言社团的创新等,最初一样的“X场”逐渐分化。另外,祁东方言的“X场”与“X手”“X得”在功能上分别呈现出包含关系、互补关系。

    2025年04期 v.23;No.206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哲学研究

  • 实质的机会与实际的平等:托尼对机会平等的社会主义批判及理论重构

    王彦威;肖结红;

    托尼指出,理想的机会平等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挥的是一种“避雷针”作用。但在现实层面,资本主义机会平等通过设置高准入门槛,拦截了无产阶级大多数成员的上升通道,只在表面上为他们留存一线虚幻的希望,因而是一种形式机会平等。这种制度逻辑可称为“蝌蚪哲学”。托尼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提供广泛的实质机会平等,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达成实际平等。实际平等体现了强烈的社会主义属性:为机会平等提供公正的起点、引导社会制度更人性化、为精神共同富裕和社会全方位进步提供物质基础、“一根胡萝卜就能诱使上千头驴辛勤劳作”的时代将因之永远结束。托尼的思想对当代中国机会平等理论建构和政策实施、回应西方意识形态挑战都具有重要启示。

    2025年04期 v.23;No.206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天人之行本乎天”:《庄子》“子贡南游于楚”章的阐释

    张文恺;

    《庄子·天地》篇中“子贡南游于楚”一章,传统解释拘泥于汉阴丈人与孔子何者为此章中庄子的代言人问题,并以分析章末孔子对汉阴丈人评价之褒贬作为判断依据。但庄子中对话式寓言中难以分清对话的双方主张何者为章旨的情况不在少数,故判断的依据还需扩大到《庄子》全书的旨趣与倾向。由该章反映出来的核心问题是孔子与汉阴丈人之思想倾向中存在的“内外之辩”问题以及“浑沌与文明”问题,二者归根到底是“天人之辨”的极端困境。解决这两个核心问题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由内守来应外,由浑沌来支撑文明。庄子的思想并不偏向于其中某一方,而是在这双方的张力之中找到一种以“天”为本而顺“人”之变的“天人之行本乎天”之思想立场。

    2025年04期 v.23;No.206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学研究

  • 新质生产力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章道德;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维的特征。将新质生产力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之中,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规律,也有益于丰富高校教学资源,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文化育人、网络赋能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将新质生产力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

    2025年04期 v.23;No.206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工科和工程认证背景下创新实践能力提升方案研究——以物联网工程专业为例

    蒋玉娥;吴海峰;汪文明;

    随着新工科和工程认证的推进,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急需新的培养模式和方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基于此,文章总结了新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具体分析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提出了一种创新实践能力提升方案,并通过实践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

    2025年04期 v.23;No.206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数据驱动的大学英语课堂动态评估优化策略

    余海溶;

    大数据驱动的大学英语课堂动态评估优化的必要性,以大数据技术对大学英语课堂动态评估进行优化、知识经济时代数据发展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系统改革要求及大学英语智慧课堂教育模式推行要求相一致。大学英语课堂动态评估存在理念创新不足、大数据技术融合度较低、对学生个性关注度较低、评价标准缺失等问题。其优化策略为:大学英语教师和高校等主体应深化动态评估理论研究与运用、创新技术辅助评估手段、优化评估促教方式、完善动态评价标准,以切实发挥大数据在大学英语教育中潜在价值。

    2025年04期 v.23;No.206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智经济时代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杨威;勒伍果果;李佳林;

    数智经济时代电子商务行业对复合型、数智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亟须创新变革。文章立足数智经济发展需求,系统分析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研究发现,当前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不新颖、实践体系不完善、校企合作不深入等问题,制约了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构建“目标引领、课程支撑、教学创新、协同育人”四位一体的电商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期对完善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数智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电商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04期 v.23;No.206 82-8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出国留学日常实践与爱国情感强化

    毕剑;蒋瑞芳;

    随着微观研究范式的日渐流行,其在人文学科研究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事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大量出国留学人员在完成学业或交流任务的同时,也易于在日常实践中对祖国和留学所在国进行反复审视,从而使其对祖国情感产生新的变化。通过对微观个体进行深度访谈,研究发现:第一,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在留学所在国具有“中国人”和“留学人员”两重身份;在日常实践中这两种身份也成为其维系祖国与留学所在国的重要纽带。第二,因身处异国他乡,出国留学人员在持续的日常实践中能更客观地认识留学所在国,也能更理性地重新认识祖国。第三,出国留学人员能因身份认同自内而外地丰富爱国情感,也能因外界刺激自外而内地强化爱国情感。

    2025年04期 v.23;No.206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思政课师生获得感的双向价值与实现路径

    王自华;陈梦梦;

    获得感是检验思政课教育实效的试金石,也是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的动力支持。高校思政课教学仍然存在师生双向获得感缺乏的现实境遇,阻碍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高获得感为教师教学带来正向反馈,提供鲜活案例、精神动力与支撑;教师的高获得感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情感价值认同和心理感受度也大有裨益。要重视思政课师生获得感的双向价值,从思政教育过程的内容和层次提高思政课师生的获得感,完善思政课评价标准,深化教育改革。

    2025年04期 v.23;No.206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赵姣;田洋;

    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面对当下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课程建设应该守正创新地凸显中国特色、传统特色和交叉特色的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重新设计课程的构建逻辑,有序地对《现代汉语》中的思政元素及思政案例进行宏观统筹和微观布局。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探索提高课程思政融入水平和融入效果的方法,以期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把高校《现代汉语》课堂打造成知识传递、能力递升与思政育人巧妙融合的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的新文科课堂,发挥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主阵地、主渠道、主力军作用。

    2025年04期 v.23;No.206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审视与应对

    章洪丽;韩诺;彭登;

    新时代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强国的建设、有利于促进网络治理能力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效的提升。因此,重新审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含义、特征以及运行机制,面对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所面临的教育主客体地位平等、教育客体个性化需求、网络信息碎片化的冲击等问题,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教育主体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创新话语主题设置、完善话语内容系统性以及加强网络监管的应对策略。

    2025年04期 v.23;No.206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红十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探赜

    侯金玮;余立;

    红十字精神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传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支撑、救死扶伤的医学实践中生成。红十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助推思政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需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任务的题中之义。因此,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认知与客体态度、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设计和方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与评价三个方向合力,共同促进红十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2025年04期 v.23;No.206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济管理研究

  • 高管特征、审计质量与非效率投资——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证研究

    李琴;

    成长期企业普遍面临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的问题,但很多企业并没有进行有效投资,反而出现了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行为。文章运用成长期上市公司2012—2022年相关数据,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探究高管特征、审计质量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结果显示,高管特征越优秀,企业发生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可能性越低。优秀的企业管理者能够依据自身的知识、经验等对企业投资项目做出准确的判断,规避风险,提升投资效率;审计质量对企业非效率投资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高质量的审计,能够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规避风险,提供决策参考,从而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审计质量能够加剧高管特征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

    2025年04期 v.23;No.206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及影响因素研究

    尹正;耿龙;

    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2013—2022年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测算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两者耦合协调水平,采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出影响两者耦合协调的障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全国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及两者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整体表现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依次递减;就障碍因素而言,数字产业化、经济城镇化是影响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

    2025年04期 v.23;No.206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陶瓷产业众创网络自组织演化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机制——基于景德镇的实证研究

    占永志;

    基于自组织理论,提出众创网络自组织演化的基本条件。将历史文献研究与实地调查访谈相结合,提取影响陶瓷产业众创网络自组织演化的内外部关键因素,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与因子分析法归纳内外部关键因素的公共因子。结果表明,影响陶瓷产业众创网络自组织演化的内部因素可归纳为研发人员、研发经费、服务体系、协同机制、沟通机制以及知识转移与转化能力六方面,外部因素可归纳为政策、经济、产业、市场、文化与信息技术六方面。在此基础上,将内外部公共因子与众创网络自组织演化的4个条件组成要素体系,运用ISM(解释结构模型)方法,构建该要素体系的6级递阶结构模型,利用该模型将因素体系划分为直接要素、中间要素和根源要素,揭示了内外部公共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及其对陶瓷产业众创网络自组织演化的影响路径。最后提出几点管理启示,以更好地推进陶瓷产业众创网络的自组织演化。

    2025年04期 v.23;No.206 12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类ChatGPT技术在企业智能财务中的应用及安全评价研究

    张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类ChatGPT技术以其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数据分析功能,逐渐在财务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研究表明,技术安全性、应用效率与准确性是企业应用此技术的关键考量。数据安全保护、漏洞修复和应急响应机制是确保技术安全性的核心要素。同时,高效数据处理、自动化流程以及精准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对于提升财务管理效能至关重要。不同企业在技术应用和安全表现上存在差异,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策略。建议企业加强技术安全保障,提升数据处理和自动化水平,优化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体系。同时,应结合企业实际和行业趋势,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技术应用策略,以充分发挥类ChatGPT技术在企业智能财务中的优势,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2025年04期 v.23;No.206 127-130+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艺术学研究

  • 古风音乐亚文化群体身份认同研究

    闫淑惠;黄海龙;邬镇泽;

    古风音乐亚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网络亚文化,脱胎于国产网络仙侠游戏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当前流行音乐文化中的一股潮流。通过实地调查与参与式观察,研究古风音乐亚文化群体的互动形式与行为动机。研究发现,古风音乐亚文化群体通过在虚拟社区中的互动实践,在自我反思过程中加强自我对古风音乐亚文化的认同,通过与群体成员的共同行动获得对于古风音乐亚文化群体的归属感,从而构建古风音乐亚文化群体成员对整个圈层的身份认同。

    2025年04期 v.23;No.206 1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剖析髋关节在中国古典舞训练中的重要性

    刘晔;

    文章以人体髋关节构造功能为研究对象,其在舞蹈训练过程中具有外展和内旋,屈伸和内收等运动功能,在支撑、拉抻、弹簧、中轴以及柔韧性、稳定性、力量训练和各种舞姿中所有肢体动作时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髋关节部位的柔韧性、力量性和支撑能力的稳定性都限制着舞蹈学生在舞蹈事业中的发展。由于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征和体态特点,髋关节的训练比西方芭蕾舞训练更为丰富亦更加重要,因此使髋关节在中国古典舞训练中更加具有研究价值。髋关节是中国古典舞训练的重要关节,我们需要科学的态度对它进行分析、研究与发展,使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更加具有美感,更有生命力。

    2025年04期 v.23;No.206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元明时期云南青花的构图形式分析

    谢凌峰;蒋中林;杨智鸿;史陇鹏;

    元明时期,以建水窑与玉溪窑为代表的云南青花是中国青花瓷器的重要产地之一,无论是在装饰题材还是艺术风格上都与景德镇青花瓷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特征,云南青花瓷器以其质朴、自然、流畅的风格,展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呈现出灵动活泼,自然可爱的美感。文章从设计学的角度出发,对云南青花的构图规律进行梳理,并通过论述云南青花纹饰主次关系明确、图案繁复却有序等核心特质,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本质逻辑,进而对云南青花的艺术特性展开深入探究。

    2025年04期 v.23;No.206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红河学院特色成果撷英:《RCEP背景下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融资平台建设研究——财务分析视角》

    刘志祥;

    <正>《RCEP背景下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融资平台建设研究——财务分析视角》内容介绍随着2020年RCEP的正式签署,云南将充分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全面深化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沿边开放,将云南打造成一个崭新的、开放的、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文交流中心。云南沿边金融特色十分鲜明,泛亚国际金融和跨境金融合作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可以最大程度拓展云南省与周边国家的金融合作,为实现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铺平道路,同时也有利于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南亚周边国家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推动亚太经济合作,建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继而为我国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深入推进国家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以及构建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

    2025年04期 v.23;No.20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红河学院特色成果撷英:《沿边开放背景下云南红河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研究》

    王剑芳;张义伟;

    <正>《沿边开放背景下云南红河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研究》内容介绍当前,农业生产矛盾已经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要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好先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要聚焦重点、强化支持,在更大范围、更广层次上推进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在经济新常态和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推进农村三产融合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的有效途径,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重要举措,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农业作为红河州未来过千亿元的重大产业之一,要实现由大变强,就必须通过强化农村三产融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红河州“大农业”的供给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2025年04期 v.23;No.206 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